基因设计培育出第一代杂交马铃薯“优薯1号” 并可以正常繁殖后代
几百年来,农户种下薯块收获马铃薯,却不能像水稻那样播下种子收获稻谷。如今,科学家依靠基因组设计育种,从本质上彻底改造了马铃薯,培育出第一代杂交马铃薯“优薯1号”,让它也可以像水稻、玉米、小麦那样用种子繁殖后代。
6月24日,《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研究员黄三文团队的杂交马铃薯基因组设计成果。
未来,种好吃的马铃薯,可能只需要一颗小小的种子。
现代育种方法很难用于马铃薯
全球有13亿人口以马铃薯为主食,现在中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但与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粮作物相比,马铃薯的育种进展比较缓慢,因为栽培马铃薯是依靠薯块进行无性繁殖的同源四倍体物种。”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告诉《中国科学报》,四倍体马铃薯基因组高度杂合,给遗传分析带来不少困难,而且还有很多有害突变隐藏在四套基因组中,很难通过遗传重组进行淘汰。
因此,“大多数现代植物育种的方法很难应用于马铃薯中。”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塞恩斯伯里实验室教授Sophien Kamoun告诉《中国科学报》。
如今,“一些上百年历史的马铃薯品种仍在广泛种植”。论文通讯作者黄三文告诉《中国科学报》,例如,1902年育成的薯条加工型品种Russet Burbank是美国马铃薯产业第一大品种。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克新1号”是1958年育成的。
“马铃薯产业还面临着薯块繁殖系数低、储运成本高、易携带病虫害等挑战。”黄三文说,2011年,在中国科学家主导下,单倍体马铃薯测序完成,为改造马铃薯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马铃薯专家、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Evert Jacobsen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在水稻和玉米中,已获得纯合自交系,并表现出杂种优势。而要获得相同纯度的四倍体马铃薯自交系,需要超过24代自交,效率极低。
“利用四倍体马铃薯生产种子是一项非常艰巨且耗时的工作。”Jacobsen说。
2013年,黄三文等人转变思路,提出了利用二倍体杂种优势进行马铃薯育种的设想。他们指出,自交不亲和及自交衰退是培育二倍体马铃薯自交系的两大绊脚石。
为了彻底解决马铃薯产业面临的问题,黄三文团队联合云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发起了“优薯计划”,即运用“基因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培育杂交马铃薯,用二倍体育种替代四倍体育种,并用杂交种子繁殖替代薯块繁殖。
“这是马铃薯育种和繁殖的新底层技术。”黄三文说。
搬走两大绊脚石
为了搬走两大绊脚石,“优薯计划”经历了多年努力。
论文第一作者、基因组所研究员张春芝告诉《中国科学报》,自交不亲和是指植物自花授粉后不会产生种子的现象。要培育自交系,首先需要解决自交不亲和的问题。
2018年到2019年,黄三文团队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敲除了控制马铃薯自交不亲和的S-RNase基因,筛选到了S-RNase的天然突变体,并克隆了来自野生种的自交亲和基因,彻底解决了自交不亲和的问题。
此外,“马铃薯作为异交作物,在长期的无性繁殖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隐性有害突变。一旦自交之后,有害突变的不良效应便会显现出来,导致自交衰退。”张春芝说。自交衰退是指生物在自交之后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生活力下降、抗性减弱、产量降低等。与自交不亲和由少数几个基因控制不同,自交衰退涉及很多基因,也更难克服。
前期,黄三文团队对马铃薯自交衰退的遗传基础进行了系统解析。他们发现,导致自交衰退的有害突变镶嵌分布在马铃薯的两套基因组中,无法通过重组将它们彻底淘汰。但是,不同马铃薯中的有害突变具有个体差异性,可以通过对遗传背景差异大的自交系进行杂交来掩盖杂交种中有害突变的效应。
“这些研究表明,基于表型选择的育种策略,难以克服自交衰退的问题,必须借助于基因组大数据开展设计育种,才能有效地淘汰有害突变。”张春芝说。
从零开始改造马铃薯
于是,他们选择了基因组设计育种来改造马铃薯。
借助在基因组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利用基因组大数据进行育种决策,研究人员建立了杂交马铃薯基因组设计育种流程,主要包括4个环节。首先,选择用于培育自交系的起始材料,选择标准是起始材料的基因组杂合度较低和有害突变数目较少。他们利用国际马铃薯中心等提供的180多份种质资源,挑选出4个二倍体种质。
之后,他们对起始材料自交群体进行遗传解析,根据全基因组偏分离分析和表型评价,确定大效应有害等位基因和优良等位基因在基因组中的分布。随后,研究团队选育了自交系,并根据前景和背景选择淘汰大效应的有害突变,并聚合优良等位基因,尤其是打破大效应有害突变和优良等位基因之间的连锁。
最后,研究人员根据基因组测序结果,选择基因组互补性较高的自交系进行杂交,获得杂种优势显著的杂交种。
每一个环节都使用了基因组分析技术。“这使得他们可以用很低的成本非常高效地淘汰马铃薯的有害突变。”Kamoun认为,“他们几乎从零开始彻底改造了马铃薯。这让马铃薯育种进入了现代育种时代。现在,我们可以像开展其他作物的育种一样开展马铃薯育种了。这项研究改变了马铃薯育种的游戏规则。”
孕育一场马铃薯产业革命
利用上述流程,该团队培育出了第一代高纯合度(>99%)二倍体马铃薯自交系和杂交马铃薯品系“优薯1号”。
张春芝介绍,小区试验显示,“优薯1号”的产量接近3吨/亩,具有显著的产量杂种优势。同时,“优薯1号”具有高干物质含量和高类萝卜素含量的特点,蒸煮品质佳。
“优薯1号”的成功选育证明了杂交马铃薯育种的可行性,“马铃薯育种进入快速迭代的时代。这一工作孕育着马铃薯育种历史上的一次革命。”许智宏说。
Jacobsen说,二倍体F1杂交马铃薯品种有两种用途:以经典方式通过种薯进行繁殖,通过渐渗一些重要的显性或隐性性状改良一个或两个亲本,可以培育出非常优良的品种;获得F1杂交种后,大力发展实生种子和幼苗生产。
他认为,第一种方法预计将用于传统马铃薯生产区,第二种方法将首先在发展中国家的小农户中使用。
此外,Kamoun认为,杂交马铃薯技术将通过加速抗性品种的传统育种,或通过生物技术方法引入晚疫病抗性基因,解决马铃薯晚疫病的难题。
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分中心主任卢肖平告诉《中国科学报》,马铃薯杂交种子的大规模应用将会给马铃薯产业发展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不仅运输和储藏成本大大削减,还有可能催生以制种为主的研发型企业等,从而改变现有产业结构。
马铃薯的生长季长短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和其他作物的接茬连作种植方式。这将可能导致整个作物的布局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获得的新品种数量,以及它们超过经典品种及其繁殖系统的速度。这至少还需要 10~15 年。”Jacobsen说。
推荐
-
大学生技能挑战大赛圆满落幕,小布助手学术顾问委员会接续产学互融助推行业发展
6月23日,由OPPO小布助手主办的AI大学生技能挑战大赛圆满落幕。在为期3个月的赛程中,来自国内外的2323...
来源: -
-
-
-
热点更多》
-
东方今典集团与赤峰市签订合作协议 将共同开发9万亩产业项目
近日,东方今典集团与赤峰市红山区政府...
-
成都高新区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科研成果放在高校里无法很好地与产业相...
-
地外文明或有可能看到地球 并能接收人类制造的无线电波
当人类将探索目光望向更深远宇宙的同时...
-
窗口期不断缩小 政协委员呼吁集成电路领域重大专项急需启动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的先进装备、工艺、...
-
首次获取青藏高原大范围湖泊实测水质参数 pH值呈南高北低态势
22日,记者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获悉,基...
快讯更多》
财富
- 成都高新区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 地外文明或有可能看到地球 并能接收人类制造的无线电波
- 窗口期不断缩小 政协委员呼吁集成电路领域重大专项急需启动
- 首次获取青藏高原大范围湖泊实测水质参数 pH值呈南高北低态势
- 我国研究员合力攻关 证实啮齿目猪尾鼠属也具有回声定位能力
- 科技助推东疆智能化治海 东疆岸线治理充满浪漫和科技感
- 闭环诊疗模式对肿瘤患儿“全程管理” 为患儿争取更多生存机会
- 师昌绪坚持科研成果要推广到实用 倡导材料科学与工业应用相结合
- 国产首台大直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下线 将用于青藏高原路网建设
- 航天510所研制共计43台/套智能设备为航天员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 研究解析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遗传基础 为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 研究发现水稻内质网胁迫应答新因子 加深对水稻内质网胁迫应答机制的理解
- 调控糖酸风味的遗传密码 创造人们更喜欢的糖酸比
- 研究团队在能谷相关拓扑绝缘体芯片结构中实现量子干涉
- 全新信号通路 为癌症等代谢失调相关疾病的干预提供新思路
- 我国研究员合力攻关 证实啮齿目猪尾鼠属也具有回声定位能力
- 紧凑环注入对磁约束等离子体装置进行燃料注入 提升等离子体密度
- 透明电视、三维显微镜,创新周快来建邺打卡黑科技展!
- X射线激活的前药系统助力肿瘤精准治疗 定向癌症放化疗的新时代
- 三维超轻复合气凝胶材料 让复合气凝胶拥有吸波“超能力”
- 宽温域电池可延长使用寿命 宽温域电解液可保证电池安全性
- 上海交大发布“碳系列指数”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 借鉴大脑学习机制 探索通用AI新方向
- 闭环诊疗模式对肿瘤患儿“全程管理” 为患儿争取更多生存机会
- “全自动自助药房”投入使用 为患者24小时提供无接触式自助服务
- 全新因子TMBIM1为治疗肥胖相关代谢紊乱提供了新分子靶点
- 微米级耳科专用CT设备拥有一双“火眼金睛” 让耳部疾病无处遁形
- 航天器在地球上进行微低重力“模拟考” 检测各项性能为飞入太空把关
- 我国载人潜水器发展后来居上 未来遨游在世界海洋的最深处
- 锂离子电池的多个分支可导致电动汽车电池起火
- 石墨烯检测到新冠病毒 或有望快速检测出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毒株
- 科技和产业项目占半壁江山 为高质量发展输出“硬核动力”
- 飞秒激光杀毒装置可瞬间灭杀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各种病毒和细菌
- 浙江省深化科体改革激发创新动能 “15条”实施意见并行发力
- 长庆油田勘探出我国储量规模最大的页岩油大油田 地质储量超10亿吨
- 师昌绪坚持科研成果要推广到实用 倡导材料科学与工业应用相结合
- 智能口罩带集成传感器 可直接检测人体呼出气是否含有病毒病原体
- OPPO小布助手大学生技能挑战大赛收官在即,8万元奖金花落谁家?
- 司法保护+行政执法双驱动!反不正当竞争论坛助力知识产权强国
- 专访航天员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为大家揭开航天面纱
- “中山大学”号在东海完成试航 该船是我国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 国产首台大直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下线 将用于青藏高原路网建设
- 我国自主研发的科维福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在云南昆明正式接种
- 高达270米的特大悬索桥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完成封顶
- 柔性材料上可生产出长度不到100纳米的原子级薄晶体管
- 新研究表明伽马射线暴可以由大规模有序磁场提供动力
- 欧洲最强大的量子系统 IBM量子计算机在德国巴符州投入使用
- 中法科创合作大为可期大有作为 加强国际科创合作是大势所趋
- 国产超导二极磁体磁场强度超12特斯拉 达到超导线材临界性能85%以上
- 我国首例球囊式肩袖功能重建手术 借助全新球囊技术让患者获益
- 航天510所研制共计43台/套智能设备为航天员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去年营收占全球营收达40% 增速领先全球
- 无人车从成本上替代网约车 自动驾驶进入落地商用的“下半场”
- 门头沟与百度推进开展无人驾驶山区道路测试 并将打造AI计算中心
- “液态阳光”助力兰州新区全力打造“专精特新”绿色化工园区
- “花粉DNA元条形码”检测技术 能够快速准确地辨认蜜源植物种类
- 智能制造系统可实现机器自主学习 自主决策及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 数据研究分析得出不吃早餐或导致成年人一天的营养摄入量不足
- 南半球形成的尘埃团和冷斑可导致红超巨星参宿四“大变暗”
- 透明涂层可将窗户等表面变成胶垫 捕捉空气中的气溶胶液滴
- 24小时不消肿就赔1万的痛风验证?是什么企业敢这么公开叫板?
- 虚构合同标的、货源、销售渠道诱人订立……西柏思电梯旗下一公司实施欺诈被处罚
- 热销爆款,OPPO Reno6系列真的值得入手吗?看首批用户怎么说
- 太阳日球层边界三维图像的绘制 有助于了解太阳与星际风之间的相互作用
- 新“耳套”传感器 可通过皮肤无创检测其血液酒精含量的实时变化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 飞行乘组航天员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 中俄联合发布《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和《合作伙伴指南》
- 山东把“破四唯”融入“三评” 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 优秀与“声”俱来,索尼新款真无线降噪耳机WF-1000XM4再创行业新标杆
- 细菌代谢调节剂可作为抗生素增效剂 以对抗耐受病原菌引起的感染
- 首口二氧化碳蓄能压裂井获高产 日产油稳定在15吨左右
- 变电站告别“穿衣戴帽”的粗放降噪方式 实现从变压器内部降噪
- 深江高铁跨越珠江口狮子洋 抗水压防腐设计保证隧道行车安全
- 自动化门机成功突破4项核心技术 实现人机分离和关键部位故障预警
- “天和”出征开启空间站新时代 中国人圆千年飞天梦
- 研究发现疫苗高效率接种不仅能保护接种者 亦能保护未接种者
- 中俄两国元首领航定向 科创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之路越来越广阔
- 宁夏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加强激励保障 深化科体改革激发创新动能
- 我国“蓝色药库”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 海洋生物医药创新成果梯次产出
- 欧洲航天局公布耗资10多亿欧元的太空探索计划及三大科学主题
- 大型永磁电机整体充磁装备成功完成对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整体充磁
- 乐享“静”生活!德商必酷(be quiet!)618专场钜惠以待
- 科学家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两种沙粒病毒 为开发抗病毒药物提供靶点
- 青海省实施科技政策 化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
- 实现碳中和目标 作为重要保障技术的CCUS产业怎样成功破局突围?
-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星在全新的5G基础建设赛道上如何取得成功?
- 360驱动大师,保障用户的驱动人生,用实力让用户满意
- 苏宁电器集团转让苏宁易购5.2亿股 股份占比将下降至6.78%
- 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6座27万方LNG储罐 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 Yestar艺星第四届「美力女生盛典」全新青春主张,燃力十足!
- 俄对比太空和地球的材料 用从太空获取的骨组织向大鼠进行移植试验
- 俄罗斯开发出能够“自我修复”的独特的防辐射纳米涂层
- 研究发现阿斯利康疫苗与其他出血及血管问题风险升高有关
- 量子显微镜可检查活细胞 揭示生物结构细节
- 国际首次将合成肽技术用于猪圆环病毒病免疫防控 并成功研制出疫苗
- 电力挖掘人类的“知识颗粒” 并应用于创新药的研发与实践
- 疫苗外溢会使核酸检测显阳?疫苗导致的核酸阳性为什么没事?
- 电商卖家该如何借助RPA技术触达更多的客户?
- 天问一号实现“绕 着 巡”目标 计划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取样返回
- 德商必酷Pure Power 11 FM全模组电源上市
- 记道:全新视频管车,打破车辆管理同质化僵局
- 如何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 “华龙一号”是勇闯“无人区” 不断攀登世界核科技高峰
- 冻结约2.4万年的“蛭形轮虫”复活 并可以进行繁殖和蠕动
- DNA数据存储可转化为实用工具 为用户提供存储数据文件“预览”
- 风云四号b星与a星“联手” 扩大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范围
- 激光电视产业链突破8K光阀 8K激光电视有何难处?
- 研究人员模仿蜘蛛丝特性创造出聚合物薄膜 可以取代家用产品塑料
- ESA和NASA合作开发新的金星探测器 将携带NASA的合成孔径雷达
- 研究发现用水杨酸涂抹的种子种植的幼苗 其存活率和生长率更高
- 研究人员为智能手表注入分子开关或可激活基因 从而产生胰岛素
- 三星柔性OLED显示屏10月份将在vivo 小米等厂商进行量产
- 龙华区打造百亿级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的“龙华模式”
- 数据猿报告解读:数据智能+行业应用,驱动产业数字化的核心引擎
- 纯电动疫苗流动接种车可实现智能化和网联化 实时向系统反馈信息
- 突发 | “华彬红牛”湖南最大的经销商,被禁售!曾年销2.3亿!
- 含氯消毒剂会加速抗生素耐药性传播 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 精准无创液体活检 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并有效降低过度医疗
- 新型人工肾可挽救肾衰竭患者生命 或将让患者摆脱透析
- 混合体细胞克隆技术用千余个胚胎克隆出14头苏淮猪公母后代
- 科学教授解析特殊DNA合成机制 发现特殊DNA的噬菌体遍布全球
- 中铁自研简易机械手 加快隧道施工进度的同时达到本质安全
- 打造“数字化”船舶监管服务 提升验放效率恢复船舶吨税征收量
- 农机小“蓝海”市场需求大 双行全自动蔬菜移栽机助力培育自动化
- 研究发现珊瑚会将共生藻类更换成更耐高温的种类 以帮助自身存活
- 大数据研究92%现存鸟类记录 发现四种鸟类跻身“十亿俱乐部”
- 220摄氏度下的废弃塑料 一小时内可将90%的塑料转化为喷气燃料
- 俄罗斯开发出激光打印硅纳米颗粒技术 使VR眼镜变得更小成本更低
- 美国研发出机器学习模型 有助以数据驱动方式合理分配科研资源
- 深圳站 | 鹏城再聚,赋能未来,金沙古酒百城巡展第39站完美收官!
- 新技术减少癌症治疗副作用 有望更好地将药物递送到肺部
- 神舟十三号将送3名航天员到“天和”核心舱内生活工作6个月
- 最详细的人脑内部连接图发布 展示了人脑神经元间的连接模式
- 科学家发现超快电荷存储机理 为统一存储器的发展提供技术途径
- 银河系中心附近的分子云被检测到乙醇胺 或对地球细胞进化极为重要
- 新型微型无线植入设备 能够实时测量皮肤深层组织中的氧合水平
- JUPITER-02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有望改写鼻咽癌的一线治疗标注
- 全基因组覆盖度超92%的环境菌群单细胞拉曼分选耦合测序成功实现
- 腾讯视频聚焦大屏生态 将家庭大屏升级为多元化的家庭娱乐生态
- 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围绕两链融合 助力西安丝路科创中心建设
- 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 AI如何改变传统农业?
- 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EH216) 助力居民解决物资运送难题
- 2021金水科创大会圆满闭幕,大咖云集共话创新突围之道
- 未来金融科技应用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又怎样让技术创造价值?
- 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 解决了传统煤气化三个方面的技术问题
- 利用热调控技术实现高比能电池快速充电 飞行汽车或将成为可能
- 大型光伏直流升压并网技术示范系统建成 明确直流并网技术新方向
- 我国构建了人群肠道微生物菌株资源库 探测到“暗物种”
- “朱诺”号探测器亲密接触木卫三 将收集大量观测数据
- “追星狂人”暗夜里争分夺秒寻星 10余载于苍穹之中“追星”成功
- 本土博士深耕体细胞移植技术 用8年时间攻克体细胞克隆技术
- 谢建源和团用废弃的手套箱模拟密闭工况 从而进行粉尘爆炸试验
- 科学家开展最大规模纵向神经影像学研究 获青少年大脑激活数据
- 两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动态 有助于解释病毒如何造成肺损伤并逃逸
- 科学家通过足迹化石准确推断足迹造迹者或许是复齿湖翼龙
- “切诺基”号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 系全球最大的火车专用运输船
- 辽宁省做“加减乘除”法 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减负增效”
- 上海建设大科学装置 用科学技术展现新时代“魔都”的无穷魅力
- 黑暗中的“一道光” “夜明珠”的最终归宿应是走进寻常百姓家
- 把药液从“玻璃球”变成“泥巴球” 以解决农药利用率低的瓶颈问题